飲食文化與賣相革新
近日網傳新穎菜式賣相,有將每碟菜式全放在巨大碟盤上,再送上餐檯供客享用;也有將全部菜式,整齊鋪排在大瓦盤上;亦有像賀年全盒,每格放一道菜式。個別更安排員工用擔挑,將大瓦盤菜抬出廳面,再捧放上枱供顧客食用。
菜式由食客自選,有分兩層盛載,下層爲海鮮及其他菜式,如:龍蝦、鮑魚、生蠔、花蟹、花螺、扇貝、燒鵝、豉油雞、蔬菜等,上層有三文魚刺身、灼鯪魚球,甚至生果,應有盡有。
另有設長方形大熱盤,盛載挑選好的多款海產,烹調後整齊放滿熱盤內,用火酒爐保溫款客。不過最突出及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有食店預先在枱面鋪上牛油紙;廚師將製作好的各式避風塘海產,由樓面用農夫的泥鏟,盛載好直接倒在枱面上供客食用,美名“海鮮大鐵鏟”。相信“易牙”祖師爺也感單見淺聞。
食肆搞如此大製作,就是滿足食客打卡心理,現今潮興相機食先,菜式享用之前互用手機影相,大家示意拍好照片才可起筷,已成近年飲食的另一潮流文化。
就如以上大盤菜中,如果交替進食三文魚與其他菜式,腸胃差者容易有反應;各餸菜在熱盆內汁獻易混淆,清淡與濃味相互進食,影響食材的口感;海鮮經長時間加熱,會過熟及影響質感。
內地飲宴多是一齊上菜,港澳宴會則每道菜分序上。從飲食角度,如冷盤或清淡菜餚先上,再上熱盤及濃味的菜式,以免影響味覺,所以菜式分先後是有道理的。
普洱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