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“番薯王”亡故之謎
哮疾,使人想到了哮喘。朱以海活了四十四歲,也算英年早逝,說他像鄧麗君一樣死於哮喘,不是不可能。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炎症疾病,特徵是氣管痙攣,表現為呼吸困難、喘息、咳嗽、胸悶。嚴重者會窒息而死。很多患者都是自幼就罹患,日後反反覆覆。目前醫學界還不清楚確切病因,推測這和遺傳體質和特殊環境有關。另外,也有人認為哮喘的誘因包括冷空氣、空氣中的污染物,還有空氣中漂浮的花粉、孢子、蟎蟲等。
然而,哮喘患者並不以痰多為主要表現。朱以海既多痰,又素有“哮疾”,似乎有可能患慢性支氣管炎,甚至是慢性阻塞性肺病。這種患者每年都有好長一段時間咳嗽、喘息,多伴咳痰,而且發作時間大多是冬春天氣寒冷時,北方尤為多見。照胸部X光片,大多出現肺氣腫特徵。慢性阻塞性肺病在穩定時,患者生活大致能過得去,但當呼吸道一旦遇到感染,如出現肺炎等,穩定期就會轉變成急性發作期,這時如果沒有抗生素和氣管鬆弛劑治療,病患是比較危險的。朱以海死於陰曆十一月,是福建沿海氣溫較低時,說罹患這種病而死,不是完全沒有道理。
現代由於大量抽煙者極多,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就更多,可見抽煙對氣管的嚴重破壞。
朱以海那年代,煙草才剛剛傳入中國,且他本人生命的後十年都在金門,有無煙草可嗜尚屬疑點。
總之,朱以海得以善終,好歹不是死於非命。他葬後,明鄭勢力沒有聲張,甚至連地表都沒有正式的標誌。道光年間,有人在金門自稱發現了魯王墓,墓葬便成了後人憑弔之所。一九五九年後,這被證實只是座宋代命婦之墓。而真的魯王遺骸則被蔣介石重新修墓入殮。
正由於朱以海的特殊經歷和對抗滿清的不屈氣節,才使他成為蔣氏政權寄託鄉愁和願望的偶像,影響力波及當代。
(三之三)
譚健鍬